中国道家文化中有“别有洞天”这个词语,意为仙人居住的地方,形容风景优雅,引人入胜。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在城市中拥有花园的面积不断缩小,如何在尺幅之中营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繁杂喧嚣中留下那一份宁静与安然便是这次设计的命题,这也是庭院“小有天”名称的由来。小中见大,有中蕴无,别有洞天。
——丈山造园
雲無心以出岫
鳥倦飛而知還
项目位于北京昌平的别墅区内。因为园主人的高要求与对庭院的热忱,让设计师有了一次深入研究北方庭院创作的契机。
小有天园景的设计灵感源自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设计师致力营造一处静谧的洞天,将自然景致与人文情怀相融合。
雲
此处若为关,自来还自去
△入口在松的掩映下如入山林|丈山造园
通过逐级升高的台阶和铺装变化等细节设计,将入口划分为驻车空间、室内入口和庭园入口三个区域,
它们彼此独立而又有机结合,以确保流线畅通,同时提升入园前的空间氛围。
△云关入口效果图手绘|丈山造园
玄关庭园通过混凝土矮墙与石砌曲墙围合空间的同时区分外部道路,曲墙后的山松与入园的柴扉构成了玄关庭园的风景。
△左 山松与柴扉构成的入园观感
右 柴扉手稿|丈山造园
雲
溪光不尽,山翠无穷
夜窗雪阵,晓枕云峰
△从柴扉观树石与洲岸景致|丈山造园
入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组自然景石干瀑。园林设计通过抬高内部地形,有效区隔内外园区,提升空间私密性。
庭园内的植被与周围园区的树木层叠连绵,视觉上拓展了庭园的空间感。通过对自然界的缩摹与借景园外高大树木,创造出具有高远意境的如画园林。
△洲岸叠瀑|丈山造园
△云峰全景手稿|丈山造园
围合天窗的自然石与水体相夹形成了蜿蜒曲折的山路,从室内穿过汀步石园主人可以在石上坐卧休息感受泉声潺潺、树影婆娑的一丝禅意,同时也增加了室内外的联系。
△侧院深邃曲折的山径与秋意|丈山造园
△行卧于石上感受树影斑驳与泉声潺潺|丈山造园
△从餐厅观室外景色,感受人居与自然的融合|丈山造园
△夏之小景|丈山造园
△秋之小景|丈山造园
雲
臺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云台造型手稿|丈山造园
后院是位于楼面上的一个开阔空间。旨在为园主提供一处户外活动场所,并通过开放的设计将阳光引入一层室内。
以船舫为灵感设计了一座名为“云台”的石舫,希望园主能在此处感受飘渺逍遥的游弋意境。
△云台效果手稿|丈山造园
后院通过铺装的深浅变化模拟水面波光粼粼的景象,漂浮感的道路、石桥、洲岸、石舫的布置增强了这种水意的氛围。
△通往云台的山林小径|丈山造园
△小径向石桥,洲岸意向的转折|丈山造园
△丰富的石材运用带来节奏变化|丈山造园
庭园围栏经过精心的高度调整,旨在保障庭园空间私密性的同时,还能将园外的绿意引入园中,增加植物景观的层次,扩大庭园的视觉感受。
手工雕凿、榫卯拼接而成的石舫“云台”,不仅作为庭园中的雕塑装饰,更是一个晏坐饮茶的理想场所。
△石桥、洲岸和石舫营造出的静寂感受(秋) |丈山造园
寄
傲
庭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寄傲庭立面及效果图手稿|丈山造园
寄傲庭是负一层应对茶室的室内庭院。庭名出自晋陶渊明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句。
所有的自然石在室内营造之初便布置好,后期人工的修饰避让於自然。通过水景意向雕塑与植物等元素让室内回归自然带来一丝生命的律动。
△富有山林意趣的室内空间|丈山造园
△植物、自然石、井所带来的生命力|丈山造园
△质感不同的石料表现出有力的碰撞感|丈山造园
雲
窟
•
出
岫
庭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仇英 明 《赤壁图》局部
负一层室外的下沉庭园是全园的高潮部分,其垂直落差达到五米。原有混凝土的墙壁宛如一座山体。结合室内的庭园,让人感觉整座房屋是将山体掏空后呈现出来的一个石窟模样。
设计利用矿山风化的石壁表层岩石进行二次创作,在地下庭院打造出一座壁山。平台上栽植的松树从石壁探出,营造出仿佛置身江边险绝悬崖的景致。
地面铺装则采用不同的石材面层,营造出微风拂过水面,波光粼粼的感觉。暗合东坡先生赤壁赋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诗意。
△云窟效果图手稿|丈山造园
△从室内看石壁与松树|丈山造园
△石壁与室内空间向对望|丈山造园
△石壁间苍翠的赤松|丈山造园
结语
在小有天庭园的设计中,我们注重石材选用和配搭,强调石作的工艺细节,结合植物的精选和配植,每一个景致都是对归隐山林生活理想的现代演绎。
不仅追求超越物质生活的境界,更希望为园主提供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体验,在驻足品味间找到心灵的归宿。
丈山一直致力于探索东方园林现当代化及诗性园林艺术空间营造。感谢业主为我们提供此次宝贵的实践机会,我们将借此经验开拓更多的可能性。
△石作细节|丈山造园
△石壁研究过程|丈山造园
△建造过程|丈山造园